下载

到2035年重庆这座超大城市长啥样?规划蓝图来了

实况时报  03-26 21:03 11715阅读

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城市景象

  3月26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介绍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主要情况。据介绍,作为重庆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通过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在全面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安排上,提出了重庆未来15年的行动方案,有助于支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扈万泰介绍,《规划》明确了重庆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国务院批复文件指出,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庆要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规划》基于重庆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重庆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规划194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的14.58%。

  《规划》构建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承载3600万人口容量的生产生活空间。主城都市区是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规划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约80%,中心城区城镇化率约95%。

  主城都市区将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主要由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控制中心城区中部槽谷的城镇规模,重点在西部槽谷、东部槽谷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绿色新型产业,形成“一核两江三谷四山”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渝西地区规划渝西国际开放枢纽,深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渝东新城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规划一批现代化郊区新城。主城都市区将集聚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交通枢纽、金融商务、文化旅游、宜居生活等核心功能,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形成更高能级的开放共同体,成为建设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地。

行驶中的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列车

  根据《规划》,重庆将按照“多层级、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网,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四方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此,规划了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联通国家主要城市群,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同时,规划2000公里“米”字型高铁网、500公里“三干线多联线”城际铁路网、2100公里“六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实现与成都、贵阳1小时通达、周边其他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北上广6小时通达。规划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49个,国际直航城市100个以上,国内直航城市覆盖率80%以上。

  按照《规划》,重庆将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镇均衡布局文教卫体设施和公园绿地。中心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度,区县城突出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郊区新城。乡村补齐健康、文化、养老互助等短板,建设舒适宜人,邻里和谐、富有现代感的生活社区。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中心城区规划24条城市轨道线,实现里程倍增和“半小时中心城区”,提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来源:新华网

猜你喜欢